English Version

滨下武志 |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大循环与小循环——充分利用海关气象报告与医疗报告

时间:2018-11-08

2018年11月7日上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滨下武志教授做客清华大学陈岱孙理论经济学家讲堂暨清华经济史论坛,发表题为《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大循环与小循环——充分利用海关气象报告与医疗报告》的演讲。

滨下武志教授为国际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曾任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现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滨下教授著述宏富,主要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香港:亚洲的网络城市》、《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

在讲座开始之初,滨下教授指出,随着社会与市场、特别是商品及贸易的相关研究日益深化,近年来关于社会经济史的研究逐渐开始重视环境的变化和资料的变化,将已经深化的社会经济研究方法与新发掘的资料:例如海关资料、医疗报告等相结合,可以更为宏观的、系统性地阐明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

讲座内容共分为9个部分,分别为:全球史:长期历史与大历史;全球历史研究的课题;全球化与区域关系之网络化;海关资料与三个循环关联;气象-社会循环;社会经济市场循环;小循环:医疗报告;海关资料与人文研究;海关资料与研究方法。

滨下教授认为,自然环境或者气象环境作为一个大循环环境而存在,包括水文、雨量、长江水位、气温、湿度、台风、沿海/沿江港口、海流灯塔浮标等史料都可以体现大循环环境的动态性变化,还以1860年1月-12月的汉口水位变化、海关与镇江港口之河流变化以及灯塔地图为例来具体讲述;日常生活为小循环环境,具体可以医疗报告为例,其中涉及的季节性疾病、疫病以及海关医务人员的设置等都可以作为反映地方日常的资料而存在;而传统的社会经济市场则是处于大循环与小循环之间的部分,既受大循环这一大环境因素影响,其自身的表现又将影响日常生活这一小循环,三者相互关联。

此外,海关资料和医疗报告等材料还为人文研究,例如文学、书信、地图等,提供了参考,当时中西方的交流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也能从中窥知一二,其中宝贵的数据资料更是使得经济问题能够通过量化、可视化、数位化的研究方法加以解决。

最后,滨下武志教授总结,应当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近代史研究资料平台,将海关资料、医疗报告等诸如此类的资料纳入进来,在三大循环的框架下观察研究多层次的区域关联与区域动态。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所教授龙登高主持本次讲堂,人文学院教授仲伟民、倪玉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袁为鹏、常旭等出席,会场座无虚席,过道上都加满了凳椅,讨论热烈。



供稿:丁春燕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博士生

Copyright © 2017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